7月26日凌晨5时30分至6时35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一公司峨米铁路项目部仅用65分钟就将两条分别重3000吨、长46米的梁段同时逆时针旋转35°,实现精准对接。
此次罗所关安宁河双线特大桥的顺利转体,标志着西南地区曲线半径最小、距离既有线最近的铁路转体桥成功转体,开创成昆铁路复线首个双转体桥梁工程新记录。
成都铁路局建设部、成昆公司、西昌工务、车务、供电段、德昌县铁建办、河南长城监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中铁北京工程局副总经理张卫红,相关部门、一公司相关负责人等出席转体仪式。新华社、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进行现场报道。
张卫红对此次双转体桥梁的成功转体表示祝贺,对全体参建人员的辛苦努力表示感谢。他要求,全体参建人员要以此为契机,继续凝心聚力,大干快上,全力推进峨米铁路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成昆复线,为四川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50年前,创造了人类工程史上奇迹、填补了西南地区骨干铁路空白的老成昆铁路,至今仍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运输线路。在转体桥跨越的老成昆线部分,平均每天约有120多趟客货列车经过,新建罗所关安宁河双线特大桥12号至13号墩梁体底部8.06米处是上万伏的电气接触网,12号、13号墩承台距既有线中心距离仅6.92米,施工安全风险极大。此外,该特大桥属于曲线桥梁,转轴两侧的重量并不平衡,本次采用了平衡转体施工工艺,有效控制了因曲线梁偏心等引发的安全风险,保证了梁体平稳转体,确保了既有成昆铁路的安全运营。
桥梁转体的关键构件是两个直径均为2.7米的上球铰、下球铰等主要装置构成的转体球铰。转体时同时启动两个桥墩两侧的两台千斤顶,牵引镶嵌在上转盘里的9根钢绞线,大桥即可以每分钟转动近1°的速率缓缓转动,直至转体完成。同时根据转盘上布置刻度、编号,转体梁安装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和调整转体速度,过程中绞盘必须处于接近无限水平状态,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水平高度相差不能超过0.1毫米。为确保精准度,现场技术人员发扬“成昆铁路精神”,攻克了技术难题,战胜了艰巨考验,确保顺利转体。
峨眉至米易段(新建)是成昆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端经成都与现有的成渝、宝成、达成和成绵乐、西成客专、成渝客专、成兰及规划的成都至康定、川青铁路衔接,南端可通过攀枝花、昆明连接昭攀丽、沪昆、云桂、广大等铁路,在路网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据悉,罗所关安宁河双线特大桥的顺利转体,标志着成昆铁路峨米段的建设又进一步,为成昆铁路复线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新成昆铁路建成后,不仅将有效缓解老成昆铁路的运输压力,还能大大缩短从昆明到成都的时间,从现在的19个小时,缩短至6小时左右。(作者:申建红 王春涛 编辑:申阳)
成功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