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戈壁红柳”勇担当 牢记使命筑坦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疏勒)至叶城至墨玉高速公路是连霍高速公路联络线之一,是和田地区对外连接的首条高速公路,起于疏勒县南,与喀什至疏勒段高速公路终点相接,止于墨玉县西南,与墨玉至和田段高速公路起点相接,路线全长434公里,设计时速每小时120公里。由中铁北京工程局一公司承建喀叶墨公路G3012合同段线路全长35.982公里,包括大桥4座、中桥3座、小桥17座、涵洞95道;路基清表110.01万平方,路基挖方5.19万方,路基填方293.4万方;路面底基层102.34万平方等。
项目部自2017年6月入场以来,建设者们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敢于向自然环境和困难“亮剑”,沐浴似火骄阳、迎着漫天黄沙、挑战荒漠戈壁,用智慧和汗水将莽莽黄沙戈壁变成了坦途。

喀叶墨项目部驻地皮山县木吉镇,该镇为维吾尔族群众聚集区,社会维稳因素影响较大,综治管理严格,维稳工作成为最大的形势任务。面对征拆困难,项目部不等不靠,创新工作手段,主动出击,找来维吾尔族翻译同镇村干部讲解政策、进村入户确定基本产权;召集各局委办协调开会直接到地头到乡镇,想方设法打开工作局面。经过80天的鏖战,确定了14户房屋、64户房屋附属及14000余颗果树、500余亩左右绿洲确权及征地拆迁工作,在全线8个标段中排名前列。

“风大,我们的干劲更大;缺水,我们不缺汗水;温度再高,不如建设标准高;战线再长,不如民族情谊长;天寒地冻,见诸行动;戈壁荒滩,铸就辉煌”。项目开工伊始,项目施工线路走向大都处于荒漠戈壁,线路的中线、结构物的平点高程等都需要测量人员一步步走进去,测出来,埋好桩位。而前期技术测量人员缺少,没有四驱车辆,主要基本要靠人走。盛夏时节地表温度高达65度,技术员脚底不仅磨出水泡、烫伤,而且脖子、胳膊皮肤被晒伤蜕皮,衣服上到处都是盐渍图案,却没有人退缩。全体参建人员始终牢记使命,强化担当,不畏恶劣环境,奋战在茫茫戈壁滩上。

喀叶墨项目始终坚持精品引路、树立标杆的原则,以《自治区公路施工标准化手册》为指导,确定了大临建设标准化、钢筋加工机械化、场站管理环保化、工地管理标准化等一系列创优举措,在过程中对施工管理、安全质量管控等进行超前谋划,从细节入手发现并打造亮点。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在创新方面狠下功夫,《高速公路大断面水稳摊铺离析率施工》、《戈壁荒漠地区现浇梁“土模”施工的运用》、《新疆地区盐渍土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等标准化工艺、工序,在全线得到了推广应用;创新工作室大胆尝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先后解决项目施工难题十余件;凭借安培在线+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600余处,全方位、全过程现场监控,为精品工程注入强力“助推剂”。

2019年5月31日,接到喀叶墨项目建设指挥部通知,要求6月30日下行全线贯通,7月30日,全线交工并收费通车。面对项目交安施工刚刚起步,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项目部全体职工迎难而上,坚持“大干、快干、实干”,干出亮点,干出成效的原则,迅速掀起施工大干的热潮。

沥青拌和站,从清晨四点半开始点火,不间断拌和十九个小时;沥青摊铺人员从清晨七点半开始不间断摊铺,保证每天作业不少于十七个小时……交安工序施工,项目部安排人员驻厂确保材料供应,现场24小时轮班作业,增加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确保多点开花、多处作业,最高峰每天工地参建人员达到200余人。白天工地上机械雷鸣,夜晚继续挑灯夜战,全体人员积极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充分发扬“白加黑”,“一天不耽误  一天不懈怠”的苦干实干精神,争分夺秒,全力奋战,实现了7月31日喀叶墨高速公路顺利通车的目标。

喀叶墨项目的建成对加速环塔里木盆地高速路网成型,改善南疆交通运输条件,加快南疆特殊困难地区脱贫攻坚步伐,特别是推动实现南疆三地州和兵团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喀叶墨项目的建成,使和田地区并入全疆高速公路网,新疆所有地州市实现了高速公路全连通,距离自治区“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在这片苍茫的戈壁大漠上,在“一往无前、一脉相承、一德同心、一展宏图的”的企业意志滋养下,孕育出 “戈壁红柳人、决战喀叶墨”的奋斗者,他们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工程建设,将这莽莽黄沙、飞鸟绝迹的戈壁变成平坦的康庄大道和幸福坦途。(作者:贺元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