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从北京市总工会传来喜讯,中铁北京工程局中心试验室主任梁迪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梁迪是国家铁路行业评审专家,是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成员,是中铁北京工程局在京津冀建设发展中的技术骨干,工作14年,他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开拓创新精神,为工程项目攻克多项难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从“金奖”得主到技术专家
毕业后,梁迪来到施工一线见习,学习铁路、公路、市政、机场工程的试验检测。他踏实认真、勤奋钻研,逐渐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取得了十余项岗位资格证书,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知识型高技能青年技术工人。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他先后在全国、省部级组织的试验工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3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建筑材料试验工决赛中成为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先后荣获“中华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优秀工匠”、“中铁北京工程局青年岗位能手”、“中铁北京工程局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
他勤学善思,对室内检测深度钻研,提出严格控制粉煤灰烧失量指标(≤2%)、C55预制梁混凝土使用单掺优质粉煤灰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建议与措施,使项目大幅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质量,为后续项目施工提供指导。他不断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服务生产,积极排解技术难题,为生产保驾护航。2017年至2019年,他负责企业京津冀区域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成为一线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先后攻克了“混凝土强度等级为130MPa的RPC盖板的设计”、“无咋轨道底座板开裂预防及处理”等诸多难题,填补了企业工程桩基、隧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多项施工技术空白。
耕耘“试验田” 收获满园香
在京雄城际铁路建设过程中,他带头研究的“降低水泥用量、复掺矿物掺合料和提高砂率等配合比试配技术”应用于现场,节约成本371万元;在北京大兴机场项目中,通过检测粘性土的标准击实指标发明“握土成团,落地不破”操作技术,缩短工程周期、提高近两倍功效,为机场提前竣工做出贡献。
在京沈客专建设过程中,他主导变更“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结构所处在严重盐类结晶破坏环境”的设计,节约成本近2000万元。在京新高速公路,他结合现场实际提出“提高减水剂掺量来降低单方用水量、节省水泥的设计,优化矿料级配降低油石比”,节约成本近200万元。他指导安徽合肥徽州大道南延工程项目“通过掺配机制砂代替天然河沙、正交分析胶凝材料活性指数值、合理调整矿物掺合料比例充分发挥粉煤灰的火山灰、滚珠及填充效”的方式优化配合比,节约成本179万元。
从一枝独秀到星火燎原
2017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梁迪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围绕企业施工生产重难点,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成绩突出,2019年获得“中国中铁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他带领创新团队,组织参编中铁北京工程局《铁路工地试验室建设》、《铁路箱梁预制试验管理》、《试验技能培训教材》等手册、著作及教材9本;参编1本国内技术专著《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负温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等论文5篇;拥有《全自动流动度测试仪》和《压浆高速搅拌机》2个实用新型专利;参与发明《一种复合型碱激活低碳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他组织研发的《高速铁路梁场建设管理信息化软件(试验室管理版块)》,在贵南高铁都安制梁场试用后得到好评,随后在自宜铁路、京津冀地区重点项目上广泛应用,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发展从无到有的跨越。作为企业二级技术专家,他攻克并指导《机场地基处理与土石方工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重大科研课题,提出《合安一分部拌合站粉料取样装置》等合理化建议4项,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本着薪火相传的精神,积极为企业培养人才,通过培训、传帮带等方式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培养出2名特级技师、38名高级技师和技师,135个项目试验室主任岗位资格,储备712名优秀试验检测人员,在专业领域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到“星火燎原”。
荣誉面前,梁迪不忘初心、淬炼匠心,一如既往地驻守在他的“试验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青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供稿:工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