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一公司中兰高铁香山隧道正洞掘进突破12000米,为中兰高铁全线贯通按下“快进键”。
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全长218.494公里,其中宁夏段46.213公里,桥隧比约88%。一公司承建的二标段全长19.5公里,其中17.763公里的香山隧道是中兰铁路最长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西北地区在建客专第一长大隧道。奋战在冰天雪地施工现场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突破一个个“千难万险”。
无惧险阻攻难关
塞上中卫黄河南岸,一次零下25度的寒潮,冷冻了黄河往日的奔腾豪迈。一车车钢材、水泥、碎石等筑路物资,沿着蜿蜒曲折的施工便道,源源不断地送往香山深处的五座混凝土拌合站、四座钢筋加工厂,加工生产成品的钢筋和钢拱架运进隧道。高高耸立的拌合站水泥罐和砼运输车,早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料仓保暖、锅炉加热、电加热多措并举确保材料和用水温度,搅拌出一车车“冒着热气”的混凝土,运进洞内浇筑钢筋混凝土隧道,确保施工质量。
“香山隧道地质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复杂多变,穿越9处断层,4处浅埋富水段,最浅浅埋仅19米,难度大、风险高。”据项目经理李军介绍,一年来,项目部克服疫情影响和汛期山洪侵扰,以“突破万米、决战香山”劳动竞赛为载体,掀起施工大会战。施工中,采用长隧短打,分为进、出口加五道斜井共7个洞口,9个掌子面24小时循环作业。坚持岩变我变的原则,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实施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抓循环、促进度,从八月份开始,连续四个月实现月掘进千米的好成绩。
全员齐心共奋战
面对人迹罕至的香山,从无人、无路、无水、无电、无通讯信号开始,项目部在隧道两端的无人区新修了近百公里的施工便道,建设了拌合站、钢筋场和施工驻地,800余名参建员工常年生活和施工在香山深处,日夜鏖战、开山破石,与轰鸣的机械设备为伴,一米一米地拉近着中卫、兰州两地的时间和距离。
早晨7时30分,值了一夜班的二工区副经理鲁武民,将施工工序的安全、质量要点交代给接班技术员和领工员后,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出三号斜井。他的工作是每天对三号、四号斜井,4个掌子面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施工,消除隐患。面对施工难点和不断出现的状况,他带领技术团队时刻关注隧道内的各种突发问题,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参数,针对地质特性总结出专项施工方案。扎根现场7个多月,鲁武民没回过一次家,7岁的儿子视频里经常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让他愧疚不已。和鲁武民一样的建设者还有很多,大家心中充满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但职责、使命在身,他们坚持着一个信念,不破香山誓不还。
党建引领夺胜利
据项目党工委副书记余强介绍,作为中铁北京工程局的一号重点工程,项目党组织积极开展“中兰铁路党旗红、坚守初心争先锋”等党建主题活动,党员干部带领参建员工奋力攻坚,先后取得了连续月掘进破千米、单月进尺再创新纪录、掘进突破万米大关的施工捷报。
2020年12月以来,一号斜井大里程掌子面出现涌水、流沙,小里程掌子面围岩破碎频繁坍塌,为安全迅速度过危险段,项目班子决定将集装箱拉进隧道,吃住在隧道,身先士卒抢抓生产。隧道内,每个掌子面每天有几十把钻机咆哮着钻入山石,装载机、挖掘机、喷浆机、砼罐车、输送泵等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施工作业。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着反光背心、脚穿雨靴,灯光交替、焊花四溅……虽然满身泥泞、挥汗如雨,但大家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截至目前,香山隧道正洞已掘进12071.6米,剩余5691.7米。
中兰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京呼银兰通道的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银川至兰州之间的通行时间将大大缩短,未来将与包银高铁、银西高铁、吴忠至中卫城际铁路共同构成宁夏内联外通的“黄金通道”。(作者:李杰、余强、邵旭阳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