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el(然森),注意提坍落度筒速度不要太快,要垂直不能倾斜,不然塌落度检测数值会不准确”,中国中铁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六分部一工区试验室主任陈立根在项目部搅拌站监督塌落度试验时提醒着孟籍试验员然森。
然森是中国中铁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六分部一工区的一名孟籍试验员。2019年项目部试验室建设完成时,陈立根就在孟加拉国到处寻找有经验的孟籍试验员,但经过多方寻找,也只招聘到了然森一名有当地试验工作经验的试验员,其余12人从未从事过试验工作。为了方便管理,陈立根把所有试验员划分成三个试验小组,由陈立根、刘丰峰和王强三名中方试验员带领。
“我之前的公司是使用千斤顶人工压力试验机做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微电脑数显电子打印的压力试验设备,试验结果准确还省时省力。”然森告诉陈立根。项目部引进了国内比较常用的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水泥抗压抗折一体机、电动击实仪、EV2试验仪、洛氏硬度计、扭矩试验仪、螺栓抗滑试验仪等主要试验仪器40台套,许多仪器都是由电脑控制,在孟加拉国属于先进的设备。
由于项目上涉及印度规范、美国规范,图纸又涉及中国规范,技术要求比较高,为尽快熟悉试验技术要求,也为了让这些孟籍试验员尽快掌握试验技能,陈立根等三名中方试验员带领着13名孟籍试验员每天一起学习研究雇主需求和技术规格书,手把手教他们学习使用国内的试验试验仪器设备,带领他们一起开展路基压实度、路基填料、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CBR加洲承载比试验等,中方试验员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掌握的试验方法都教给了孟籍试验员。
“取掉护筒之后,对击实筒试样修整,你从一侧直接刮到另一侧的方法不对,这样容易造成试样表面扰动松散较大,要从中间向边缘逐渐修整刮平,否则可能影响检测数据”,在第一次开展标准击实试验时,在一旁指导的中方试验员刘丰峰就反复提醒试验员Abdullah(阿杜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13名孟籍员工全部掌握了水泥试验、试块抗压强度等38种试验和所有试验仪器的操作方法,然森、阿杜拉和Ail(阿里)也因为善于学习、业务能力突出被选拔为三个孟籍试验员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其他孟籍员工开展日常试验工作。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的试验工作量特别巨大,仅路基填料压实度检测,平均每天需要检测约80个点,全部完成需要开展1.3万次检测,混凝土试块也需要检测6000次以上。还需要对每批次进场材料进行检测,仅路基吹填砂就有约630万方,按照5000立方一个批次就需要检测检测1260次以上。“我们16名中孟试验员每天要么在做试验,要么就是在准备试验中”,试验员王强开玩笑和我们说道。
“每车混凝土在监理的见证下检测坍落度、温度,取样制作试块并编号,做好试验检测记录签字确认,试块养护控制好温度和湿度,28天龄期在监理见证下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高密度试验的开展使得孟籍试验员积累了丰富经验,也让他们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能够很好控制各项试验的各个细节。截止到2021年3月,六分一工区已经累计自主开展各类试验7000多次,其中90%以上的都是由13名孟籍试验员独立完成,没有发生一例“问题试验”,为建设好孟加拉人民的“梦想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我感谢CREC,他教我学会了使用先进的试验设备,学习到了中国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掌握了更多的工作技能”,孟籍试验员阿里显露出了他内心的喜悦,也表达了他对中国建设者的感激之情。看到自己的试验团队大部分从试验“小白”,一步步成长为成熟的技术人才,陈立根感到十分的自豪。
由中铁北京工程局参建的中国中铁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是孟加拉人民的“梦想之路”,像陈立根这样的中国中铁建设者们把先进的施工技术带到了孟加拉国,并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帮助孟加拉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造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作者:刘佩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