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凌晨,在集团公司贵南高铁广西段八仙双线特大桥施工现场,无砟轨道工程正式启动,预计2022年4月铺轨。
随着首排双块式轨枕平稳落在指定位置,经过钢筋绑扎、测量精调、混凝土浇筑等19道工序后成为无砟轨道道床,标志着贵南高铁广西段建设从线下施工转入线上无砟轨道工程阶段,也意味着贵南高铁广西段建设进入冲刺阶段,为实现2023年按期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贵南高铁贯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贵州省东南部,正线北起贵阳北站,南至南宁东站,途经13座客运车站,是广西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衔接“一带一路”陆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无砟轨道施工,采用新型嵌套式轨排、自动分枕平台、轨排铺装机、自动精调机等设备,可以实现每10米轨道高低波动、轨向偏差不大于2毫米,轨距偏差不大于1毫米的施工目标,不仅提升后续钢轨铺设的平顺度,更保障动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无砟轨道道床施工是高速铁路铺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按照施工计划,贵南高铁广西段281.48公里线路全部采用无砟道床,需铺设88.9万根轨枕,预计2022年3月完成轨枕铺设。
为保证线路运行条件达到最优,贵南高铁广西段的每一根轨枕都进行了“科学定制”,全部由我国首个全自动数字仿真双块式轨枕智慧工厂生产,箍钢筋、桁架筋、混凝土入模等轨枕生产作业工序全部由电脑和智能机械臂操控完成。每根轨枕生产下线后,其大小、高度、铺设区段等信息就会同步上传到后台系统的大数据库,这就相当于为每根轨枕配备了一张“身份证”,实现轨枕生产智能化、信息化,为后续查找轨枕定位,配合施工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也大有讲究。进入秋季后,广西日夜温差较大,受热胀冷缩影响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做好混凝土裂纹防治工作是无砟轨道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贵南高铁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铁路建设的‘常规操作’,但是为确保贵南高铁广西段的88.9万根相邻浇筑的轨枕高低落差精确到0.5毫米以内,且保证道床不产生裂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为化解这一难题,建设单位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铁北京工程局严格对每日气温变化规律进行监测,选择了当地气温最低的凌晨时段进行浇筑作业。原材料的使用上,也采用了短时间内凝结度可达设计需要强度的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安排作业人员对道床进行24小时监控,有效保证了道床灌注的混凝土完美凝固。
截至目前,贵南高铁广西段路基土石方完成设计总量的90%,桥梁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85.6%,进度保持适度超前,隧道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81.5%,全线预计2023年底开通运营,届时南宁至贵阳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个多小时。(作者:瞿吉圣 曹定国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