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利涛,男,1994年1月出生,2016年参加工作,现任中铁北京工程局一公司新伊高速项目试验室主管。曾先后参与浩吉铁路、新伊高速公路等工程试验工作。五年来,他用辛勤与汗水,在试验岗位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一名见习生成长为部门主管,被同事们称为工程试验“小能将”。2021年10月荣获中国中铁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十届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工程试验员项目第十六名,被授予“中国中铁技术能手”和“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求真务实,他勇做试验检测“狙击手”
2016年,戚利涛一上班就来到了江西省宜丰县的大山里,参与建设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重载煤运专线--浩吉铁路。工程地处山区,网络信号不通,常年降雨,道路交通困难,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对于刚踏入岗位的他来说,能参建这样意义重大的工程深感自豪,但面对艰苦的环境他又担心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在岗一天就干好一天工作,必须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他立下这样的小目标。在浩吉铁路31标中心试验室工作期间,他努力学习和实践,在管理拌合站期间,坚持做到对原材料每车每批次进行标识、取样检测,经初验检测合格后方能入库卸料,累计初验检测原材料200多批。混凝土拌合过程中,他无数次往返原材料仓和拌合机楼,随时观察原材料变化,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调整,保证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参与大丰、洪源、香源等5座隧道的试验工作中,他协助通过试验调配,减少喷射混凝土掉落累计近300方。三年间,他熟练掌握了原材料检测、混凝土配合比选定、现场试验检测工作,独自管理拌合站,负责现场初支混凝土强度,隧道衬砌气密性及隧道裂纹检测等工作。
精益求精,他善做工程试验“小能手”
2019年,他调任河南新伊高速公路项目。该工程是河南省“双千工程”和“13445工程”的重点项目,是中国中铁与河南省政府首次合作的“PPP”项目。他刚进项目部大门,就接到一周后河南省质监站要验收试验室的通知,随即放下行李便投入工作。项目前期试验室虽已建成但一年未使用,各类仪器标识掉落,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在主任带领下,他开启“白+黑”模式,全面排查70多台仪器。对于仪器编号混乱、基础资料不完善等问题,逐一进行标识调配;对不明确和有疑问的点,请教主任、查询规范标准,整理出完整的技术资料。7天时间,完成了对所有仪器性能检查标识以及参数、性能测试和验证工作。项目试验室成为全线首个被河南省质监站验收通过的试验室,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施工中,他独自承担起6公里的路基、涵洞、过渡段等现场检测及对料源的土样检测工作。针对路基填筑土质变化复杂,不同土质改良需要的水泥量不同,他及时对各土场进行现场取样,分别检测,用科学的数据规范现场施工,确保每道工序达标,为前期路基填筑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目前累计土样检测115次,路基现场压实度累计检测10978个点。
坚守初心,他争做试验工作“多面手”
试验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基础,那些枯燥又乏味的标准却是试验检测人员的准绳和依据。戚利涛总是习惯把这些检测实践当作考验意志和锻炼自己的最好方式。浩吉铁路项目现场条件异常艰苦,他主动申请分配到现场从事检测工作,只为学习接触更多实战经验。他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杨强为师,白天,在师父的带领下,扎根开挖现场,仔细琢磨取土样的方式方法;待开始样品检测时,仔细观看学习仪器操作方法;工作任务较轻时,他就拿起工具在施工现场中反复操作。晚上,回到宿舍利用休息时间,他经常通宵达旦地钻研《土工试验规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等理论知识。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与实践,他熟练的掌握了试验检测、监测、现场取样等专业技能,成为了工程试验的“青年能手”。同时,他相继取得了铁路试验员及公路水运助理试验检测师证书,荣获连霍二广高速联络线(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2020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在2020年8月参加了中铁北京工程局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及个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初心不改,笃行致远。平凡而脚踏实地的五年,戚利涛收获了成长与蜕变。因为热爱,他始终保持严谨务实;因为责任,他日复一日勤奋进取。他用实际行动谱写着工程试验人的青春赞歌。(作者:梁坤 编辑:兀拓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