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城轨公司盾构管理中心副经理兼济南地铁盾构架子队长郭红磊,大家总是竖起大拇指,他可是盾构管理战线上的“老兵”。从事盾构施工管理15年,他经验丰富、技术超前,从西安转战合肥、济南地铁,累计掘进历程达28.8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地下空间开拓者,荣获2022年“首都劳动奖章”。
勤学苦练一身“硬功夫”
说起来盾构机这个庞然大物,再想到地下又闷又湿又枯燥的工作环境,不少人对盾构技术管理望而却步。可郭红磊却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个性,2007年刚刚毕业的他来到西安地铁二号线,公司首套盾构班组正在组建,作为经验不多的“小白”,他主动请缨深入一线,积极投身现场。为尽快掌握盾构机技术原理,他废寝忘食地向书本学,工作之余,他翻阅机械、电气、操作等资料30余部,做笔记达12余本,厚厚的一摞都是他总结的学习心得。他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志学,一有空就扎进项目总工程师或工程部长的办公室,围在老师身边问东问西。他认真研究观察,钻进盾构机里一看就是一天,经常忘记吃饭。通过钻研和探索,他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掌握了不同型号盾构机的推进操作及拼装机、注浆机等设备的使用。在探索中,他凭着钻劲解决了西安黄土质隧道浅埋深大沉降难控、小半径曲线管片易碎、富水岩层掘进困难等一系列难题,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和不断探索,他在盾构施工技术上实现了“蜕变”,成为了盾构技术的骨干。
攻坚克难一套“新技术”
2017年,他从西北转战东南,由西安地铁项目调任合肥地铁三号线8标项目。合肥地质属于中风化砂岩地质,石头硬度高达80Mpa以上。当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实施盾构施工,在全集团属于首次,没有类似施工经验可以借鉴,施工难度极大。为解决难题,他白天奔波于施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晚上伏案于办公桌前研究图纸方案,总结参数。为检验推算效果,别人在操作盾构施工时,他就观察和思考;别人休息时,他就利用休息间隙,带着资料钻进盾构机里调试掘进参数。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他带领的团队找到了适合富水层中风化砂岩的最佳掘进参数,充分发挥了刀具的功效,率先攻克恶劣地质实现贯通出洞,过程中节约成本200余万元,获得了地铁公司的高度赞誉。期间,他参建的清溪路站-四里河路站、史河路站-清溪路站等盾构区间共完成产值5447万元,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言传身教一批“好苗子”
2019年,济南地铁R2线8标施工正值“艰难期”,进度滞后、隧道渗漏水频繁、项目资金紧张。为扭转被动局面,公司临危受命郭红磊调任济南盾构分部为架子队长,调令就是命令。他立即奔赴济南地铁施工一线,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走进职工群众沟通协调,谈心交流,稳定职工思想。面对盾构机掘进速度不理想、地质复杂等棘手问题,他亲自操作盾构机,优化掘进参数,掘进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他盾构司机对刚来不久的这位队长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了不起!没想到队长的盾构操作技术这么高”,他总会憨憨地说“实践出真知,勤钻研多挑战,水平就能提高!”实干兴业,在他的带领下,济南盾构分部经历3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地铁R2双线的顺利贯通,按期完成了产值13370.2万元。工作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坚持以“润物细无声”“以技育人”的育人理念,带领团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突破和人才突破,他的团队中先后涌现出了中国中铁第八届劳动模范郭雪刚、中铁北京工程局“青年技术能手”李凯等一大批技术骨干,团队荣获中国中铁股份公司“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南征北战十余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摔打锤炼中,他由一名普通的盾构司机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盾构施工管理者,他用青春和智慧绘就了盾构尖兵的坚韧形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供稿:城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