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烟波楚天阔,自古以来就是九省通衢的荆楚大地,如今焕发新的生机。7月17日,由机场分公司参建的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这座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首次通航,就牢牢吸引住众人的目光。
科技引领打造“数字孪生”机场
鄂州花湖机场是国内首次全生命周期运用数字施工与智慧建造技术的机场项目,建有东、西两条远距跑道,按照4E标准建设,长3600米,宽45米,可以起降波音747等宽体客货机。中铁北京局在机场项目建设中坚持科技引领,在智慧机场、智能建造上不断突破,数字化建造技术“亮相”全国民用机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得到民航系统业内的高度认可。
2017年,鄂州花湖机场开工建设。“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是机场公司在湖北的第一个大项目,也是公司重组以来承建的最大土石方单体工程。”项目总工程师黄维回忆道。数字建造推行之初,BIM技术负责人霍二鹏带领13人的信息化小组历时148天封闭式办公,完成场道工程全专业共计63个拆分深化设计模型,千万级别的构件数量,135项图纸会审、变更12项。项目部与数字化施工管理单位共同开发了无人驾驶压路机技术,通过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预先输入工艺参数,压路机能够自动识别、自主完成碾压施工,施工质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极大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成本。
在机场东跑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BIM专业团队结合图纸与设计模型,对地基处理工程、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消防管网工程、道面工程及围界工程进行模型深化设计,从建模到施工、验评,自动化采集数据、全过程监控,采用先模型后施工的模式,在竣工时完成工程实体与数字模型的同步交付,打造“数字孪生机场”。“数字孪生机场,就是通过智慧工地平台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项目经理杨京介绍说,“比如智能跑道系统,就能感知全域每块混凝土板块相关信息,通过数据测算提前感知,在肉眼可见前就知道哪里出现变化,做到精细化管理。”
项目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施工现场机械和车辆安装数字终端,应用BIM制作近亿个编码构件,以三维模型指导全程施工。项目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前端后台开展联动监控,实时信息共享与传递。无人机“巡航”航测现场俯瞰图,呈现总体进度,施工精度达毫米级。积极参与编制湖北鄂州民用机场工程BIM标准,自主研发族库管理平台,增加信息化族管理模块,完成约5万个族归集管理,不断完善平台属性参数,打通了机场跑道从“建模”“按模施工”到“按模质量验评”“按模计量支付”的路径,将“智慧”融入机场建设。
项目参与的“鄂州花湖机场openBIM在施工阶段的应用”获得国际BUI LDING SMART荣誉提名,“民航数字建造与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获得第十届“龙图杯”三等奖和第二届中施协BIM大赛二等奖。
塑造品牌 实现区域滚动发展
走马湖水系治理工程打响了机场分公司进驻湖北市场的第一枪,既然来到了鄂州,就要把根深深地扎下。从走马湖水系治理工程开始,以现场促市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面对2020年初疫情的冲击,项目部一方面深度优化施工方案、加大生产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为提速增效打基础。复工以来,项目安排“硬核”检测让农民工安心复工、施工人员“闪电”进场,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打赢疫后复苏保卫战。围绕“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专项劳动竞赛,全员抢白天、战黑夜,2020年4-5月项目产值均超过1亿元,仅5月单月土石方填筑施工产量超270万方,施工产值超1.044亿元。
走马湖水系治理工程的建设成绩得到了业主和地方政府的认可,项目营销团队以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积极与鄂州市政府、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和鄂州市昌达公司对接,建立联系机制,以机场核心区为中心点,肩负起鄂州城市建设重任,先后中标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长航645矿山开采工程、鄂州机场场道工程、黄山临空矿区工程、黄山降高净空工程,实现了项目持续滚动开发,合同金额累计约24亿元。
在鄂州五个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持“提高站位管现场 经营开发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以中国中铁新时期安全生产“2468”管理要点为基础,结合项目实际,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四化”建设、健全“六大”体系、强化“八个”到位,足额投入安全生产费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全周期安全生产无事故。
节能创效 孵化专业技术团队
鄂州花湖是民航局首批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示范项目。项目建设意义重大,中铁北京局的建设团队自开工以来,克服高温、汛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高扬开路先锋大旗,昼夜不息推进工程建设,通过了机场验收、校飞、试飞等历次“大考”,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团队见证了花湖机场从一片荒芜到展翅腾飞,长长的东跑道涵养着他们的青春韶华。
项目部以“黄维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发挥专家带头引领作用,依托重点课题提升技术团队分析、诊断、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研发应用的BIM5D、PMS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等11个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三维数字化建造”模式实现全过程精准管控,节约成本412万元。在土石方回填过程中,科研攻关小组优化采用36吨超重压路机,将土石方虚铺回填厚度增加到80厘米,工效提升2.67倍,缩短工期2个月。项目团队编制民航BIM标准3本,进行了“民航机场数字建造与运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制定行业标准3册,完成10余项版权,130余人取得BIM专业相关证书,受理或授权国家专利10项。项目先后荣获鄂州市工人先锋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
“鄂州花湖机场是我们的人才摇篮,是练兵场,是孵化营。”一大批新生力量来到鄂州,扎根花湖,他们从机场数字化建造的全过程中吸收养分、成就自我,又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将专业技术运用到专业领域,为企业储备了大量民航专业人才。项目建成后,这批年轻的技术力量又如同蒲公英一样,投身到肥东白龙、重庆江北等各个机场项目,为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扶危救困 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2018年以来,机场分公司鄂州项目管理团队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履行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行动上,极大提升了企业在鄂州的口碑和形象。
2019年9月,项目部在沙窝乡牌楼村发生森林火灾时,迅速成立救援小组奔赴火灾现场,山路陡峭,救援人员衣服、身体上多处划伤,热浪熏得他们眼泪直流,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火势控制后,项目部又主动为森林消防局机动支队70余名官兵设置了临时休息点,提供热水、方便面等食物。10月15日,鄂州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对项目部无私奉献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2020年7月初,湖北省鄂州市遭遇多轮强降雨,项目部处于汛情重灾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项目部主动慰问项目驻地周边的防洪驻守点,给大堤上连续奋战的乡镇干部、村民送去了自热饭、面包、矿泉水等急需的生活物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项目管理团队入鄂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强地企共建,参与抢险救援,受到了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赞扬,为中铁北京局在荆楚地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鲲鹏展翅九万里,凤凰于飞指日成。未来,湖北将以鄂州花湖机场为新的载体,和武汉天河机场双枢纽比翼齐飞,湖北航空将成为“客货双枢纽”格局,预计2030年,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30万吨。这座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已经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中铁北京局的建设者们仍将扎根荆楚大地,勇当开路先锋!(作者:王冲 申阳 编辑:陈英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