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锋故事】战“疫”赛场彰显责任担当

3月以来,长春市严峻的疫情形势牵动人心,中铁北京工程局主动请战,调派骨干力量,火速驰援战“疫”一线,一句句铿锵的誓言、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一枚枚无悔的指印,承载着中铁北京工程局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现场大管家 全力解决参建人员后顾之忧

正在开展商务活动的东北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马旭,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东北指挥部相关人员,第一时间驱车赶往长春。在路上,马旭的手机没有一刻停歇,他反复联系股份公司长春抗疫用房前方指挥部、六公司、天丰公司、长春经营部等单位,确认人、机、物、料落实情况。抵达长春后,及时编制责任分工,主动分管对外协调、后勤保障、防疫卫生和对外宣传工作,担起了抗疫指挥部大管家的职责。

面对天气寒冷、全城封锁、交通中断等重重困难,马旭带领各组人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积极联系多方资源,加强和当地政府、股份公司前方指挥部、兄弟单位、核酸检测机构等沟通,全方位确保了参建人员生活办公、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在现场施工进入白炽化后,面对多单位交叉施工、现场人员复杂等局面,马旭每天早上五点就到达现场,冒着凛冽的寒风,给劳务工们发放早餐,送去了热乎乎的饭菜。紧接着,他又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带领防疫卫生组不留死角地开展消杀、体温登记,保障了现场安全。

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的同时,他精心筹划,在施工现场举办了宣誓授旗仪式,向全体参建人员再次动员,极大地鼓舞了人心,提振了全员士气。马旭每天认真审核宣传稿件,指导宣传组做好先进人物事迹和现场影像资料收集,中铁北京工程局施工画面多次用于股份公司相关宣传报道。

进入收尾阶段,水电安装作业陆续完成,为了尽快让现场达到交付条件,他主动通宵打扫现场,清理生产垃圾,看着一间间隔离用房达到交付标准,始终悬着的心终于能够放下,一脸疲惫的马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满眼的自豪感显现在脸上,他说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争分夺秒,高能输出,终于圆满完成抗议用房建设任务,这将是我终身骄傲的经历!”

抗疫领头人  彰显党员初心使命

在接到长春抗疫用房建设任务的第一天,六公司党委书记焦广彦立即在全公司范围内动员员工赶赴长春,他迅速安排部署,甚至来不及回家取行李,只带了一件外衣便出发了。

从到达长春的那天起,焦广彦就没睡过一个整觉,从查看现场到组织人员、机械,再到解决现场施工难题调整方案,每天仅留给自己3、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微信步数日均3万步。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双腿双脚出现了浮肿,长时间戴口罩的面部,也勒出了深深的淤痕,尽管他声音沙哑、眼含血丝,但现场工作的开展仍然井井有条。

凌晨3点,已经在工地上坚守了一夜的他,又去了兄弟单位施工现场,看看有什么好的施工方法值得学习,每走到一处,他都拿本子详细记录着如何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的方法。他带着年轻的管理人员走遍每个角落,每到一处,便停下来,结合自己多年施工管理经验,告诉大家此处施工要注意什么,重点盯控哪里,如何更好更快完成任务,给小年轻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施工管理课。

为了解决好施工现场场地平整度不够的问题,他通宵指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场地平整,接连几天的奋战,他本就布满血丝的双眼肿胀了起来,但为疫情防控争分夺秒的意念,一直支撑着他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验收前夕,为了尽快达到验收标准,他带领员工冒着大雪通宵鏖战,亲自带头拼装室内家具、安装电器,为顺利通过验收赢得了时间。在这个特殊时期,与焦广彦一样,还有焦广池、郭鸿强、翟佳爽等同志,奋战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技术排头兵  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

3月16日一大早,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电话那头声音急切:“长春市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我们接到任务要援建放舱隔离点,请天丰公司长春各项目立即参与援建工作!”第一时间接到援建任务后,天丰公司吉林总部基地项目总工程师王晓龙毫不犹豫的放下手头工作。7天建成120间抗疫用房,这不仅是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与生命的较量。

晚上6点,项目临时指挥部召开抗疫用房建设会议,他主动承担起抗疫用房所有水电安装、卫具及通风系统,以最快速度完成人员、车辆及物资的准备,集结一切能集结的水电施工力量赶赴现场。

凌晨2点,天丰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克服大雪封路、疫情封城的困难全部到齐。他召集施工队伍研究方案,对大家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始终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我们要坚持工匠精神,把急活作细、细活作精,保质保量完成抗疫用房建设任务。”

建设初期,场地平整度不达标限制了集装箱房的安装进度,由于施工工序原因,水电安装要在集装房安装后才能进场作业,但时间不等人,他向长春项目各方号召调配人员:“没有条件的,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最终召集了30余名工人辅助场地平整和箱房安装,为水电顺利安装提供了条件。

不管凌晨工作到多晚,每天早晨都能准时在项目班前会上看到他的身影,组织工人班前谈话、安全教育、实名制登记,既能保证人员安全,更能提前的规避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倒计时3天,也是建设最紧张、最关键的时期。他白天协调水电物资设备,检查施工进度和质量,优化方案,晚上也顾不上休息,又跑到现场替换困乏的管理人员,自己留在现场指挥。他在施工班组与工人一起劳动,每天休息3小时,昼夜不停的工作,他早已面色苍白、嗓音沙哑,但依旧穿着棉大衣,戴着帽子,穿梭在每一道安装工序的岗位中,他说:“能尽力的时候就要尽全力。”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历经8天日夜奋战,3月24日,中铁北京工程局建设的175间抗疫用房高质量、一次性通过验收,顺利交付使用,得到股份公司抗疫用房指挥部的高度赞扬:“虽然北京局接到通知晚,但在施工中能够奋起直追,优质高效完成施工任务,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铁北京工程局党员干部使命在肩,初心如磐,积极发扬“敢于担当、挺身而出,敢于吃苦、攻坚克难,敢于拼搏、能打硬仗”的抗“疫”精神,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彰显责任使命,永当开路先锋!用奉献和担当筑牢防疫堤坝,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