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卓越工程师】杨景:用奋斗书写青春

写在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在中铁北京局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立足岗位、矢志创新,为企业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汗水。

中铁北京局官方微信开设“卓越工程师”栏目,讲述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的动人故事,激励和推动更多人员投身一线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他,敢想敢做,性格开朗,标准的95后青年;他,在努力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敬业担当是领导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他就是一公司自宜铁路邓关制梁场项目工程部副部长杨景。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与商合杭铁路、自宜铁路两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见习生、技术员到副部长,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项目技术管理人员。

把青春融入祖国山河

2017年,杨景一入职就来到商合杭铁路颍上制梁场。该梁场是商合杭铁路19家施工单位中最大的梁场,也是一公司承建的首个梁场,在未来的梁场生产经营、技术改革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梁场工作期间,他肯吃苦、下功夫,先后负责了400孔预制箱梁预应力张拉、垫石交接、箱梁架设复杂工序,在2018年5月顺利完成颍上制梁场780孔箱梁预制任务。

2018年9月,杨景调至商合杭二工区,他率先开始研究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自密实混凝土,带领工人每日凌晨进行工艺性试验,白天进行工艺性总结,突破试验技术瓶颈,使无砟轨道揭板试验一次性顺利通过业主单位验收,圆满完成阜阳特大桥1276-1340墩、颍上特大桥0-120墩,共计2208块CRTS-Ⅲ型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为后续铺轨通车奠定基础。

攻坚克难斩获佳绩

2019年,杨景调至自宜铁路邓关制梁场项目。面对地势复杂、工期紧张的现状,他积极协同项目部其他人员完成了前期施工调查、征地拆迁、梁场策划工作,独立完成了钢筋加工场、龙门吊、制梁台座基础等重难点临建任务,保质保量完成邓关制梁场578孔箱梁架设任务。

在箱梁预制预应力施工期间,杨景发现传统的大跨度预应力施工中,夹片是由多个夹页组成的,因此在利用其将绞线固定在锚固板上过程中,常常会导致后部的夹页产生错台,影响施工质量。同时在将夹片压入锚孔的过程中,由于夹片受到外侧部压力,使得夹片卡口处位置偏移产生“八”字形缺口,影响夹片的固定质量。

为解决这一难题,杨景带领团队经过不断试验研究,研发出减小夹片错台的导杆,包括杆体和牙口。在使用时,将牙口卡入夹片上的夹缝中,可以有效避免导杆打紧夹片过程中产生“八”字口的夹缝,同时通过冲击面与夹片的后端面接触打紧夹片,可以对夹片的错台控制在1毫米以内,具有使用简单方便、且有效保证夹片打紧质量的特点,保证了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一种用于减小夹片错台的导杆》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他参与撰写的《用以信息化管理在预制梁场施工中的应用》论文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他在担任梁场静载试验负责期间,通过反复试验、不断探索,使得梁场静载试验一次性通过国家产品检验中心认证,邓关制梁场成为成自宜全线首个通过国家认证中心取证的梁场。2021年6月,他带领工程部人员完成了成兰铁路责任有限公司组织策划的全线唯一一家大型梁场观摩会,为自宜铁路项目2021年上半年信用评价A级做出贡献,使梁场在业主单位2021年“放心工程”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言传身教点燃星星之火

自宜铁路邓关制梁场工程部的技术员平均年龄不足25岁,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作为工程部副部长,他看到项目部技术力量不足、见习生多、工作经验欠缺的现状,并想方设法改变。他相信“一个人再强也只能算是精兵,团队强才是真的强”,采用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的培训方式,快速提高顶岗实习生的业务水平。创新岗前讲课,安排见习生对简单的施工工艺上台讲课,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加强岗位培训,安排技术主管现身说法,组织新员工参观施工现场;落实导师带徒制度,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雨天和业余时间,进行专题讲座、课题讨论、问题解答、经验交流。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传授给年轻技术人员,做好“传、帮、带”。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日常的工作外,杨景有读书的习惯,书柜被塞得满满当当。他坚持学习工程行业的专业技术知识,思考解决工地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他总说,必须要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被淘汰,只有先起步、多付出,才能有立足之地。作为技术负责人,他以身作则,保持对偏差和瑕疵的“零容忍”,确保制度执行“零偏差”、设备性能“零缺陷”、现场作业“零违章”。

“勤”字当头苦钻研,“细”字当先求精益,“严”字把关守规矩,“新”字引领攀高峰。作为一名“95”后青年技术骨干,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练就过硬本领,用奋斗书写青春,用实干镌刻人生。(供稿:一公司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