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卓越工程师】蒲鹏:扎根中铁 逐梦沃野


平地起高楼,烟火铸人间。他从小就对房建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学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2015年毕业后加入中铁北京局,开始了属于他的建设人生。他就是中铁北京局建筑分公司容西安置房F4项目工程部部长蒲鹏。


“来时一片荒芜,走时万家灯火。”这是属于房建人的浪漫,也是开路先锋的坚守和赤诚。从廊坊阳光逸墅、贵州双龙小碧安置房、菏泽中铁牡丹城、廊坊临空经济区回迁安置房到现在的容西安置房F4项目,蒲鹏参建过许多房建项目,长期奋战在房建一线,扎根基层、稳扎稳打,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

宝剑锋自磨砺出

2018年11月,蒲鹏来到牡丹之乡参建中铁牡丹城项目。从一名普通的现场施工员逐渐磨练为独当一面的房建工程师。面对有限的施工场地、复杂的地理环境、紧迫的施工节点,如何尽快消除深基坑隐患、加快施工进度、控制成本效益,都亟待这位年轻的工程师去解决。

蒲鹏通过对外脚手架施工方案优化,在结构施工期间采用了落地架及悬挑架共用的方法,使基坑肥槽回填时间提前约20天,降低基坑风险,扩充材料场地;对悬挑长度2.5米的消防连廊结构采用悬挑工字钢加钢丝绳卸荷的方法,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使工字钢用量节省50%,且加快施工进度。施工期间,蒲鹏积极与业主、设计单位沟通。通过优化设计节点减少施工阻碍,并深入一线积极处理施工现场问题,为现场施工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一腔赤诚扮靓雄安

“我是项目的第一个兵,刚到时这儿什么都没有,除了现场的一堆荒草。我也只带了些简单的行李,御寒的衣服都是找人借的”。回想起初到项目的情景,蒲鹏打趣道。

基于雄安地区高标准、快节奏的建设要求,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工期节点是项目面临的难题。“只有决策对了,大方向对了,我们的努力才有意义,项目才能干得快。如何让工序衔接顺畅,怎么最大化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这就是蒲鹏心中的答案。他和项目部领导们讨论前一天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为新一天的施工建设规划目标和方向,规划项目施工进度。

为确保基坑支护与土方开完工期节点顺利完成,他和建设团队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护坡桩与土方开挖同步进行施工,在土方开挖时为护坡桩机械预留工作面,采用分层开挖,并进行放坡形式完成大范围中心取土,待护坡桩检验合格后对剩余土方进行再开挖。这种施工方案,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进场前的3个月里,面对前期的临建布置、进度编制、方案制定,蒲鹏每天凌晨三点前没睡过。随着7号楼负一层顶板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成,容西安置房F4项目顺利突破正负零,标志着项目正式转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他感觉一切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铮铮侠骨亦柔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蒲鹏明白学习对于青年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提高竞争力。他认为现场实践与讲堂授课双结合的形式最有效,便带领年轻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对比施工方案讲解现场工艺节点,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期举办各类培训,从工艺、经济、规范多方面剖析,让青年技术人员明白“怎么去干”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干”,讨论方案时尽量让每一位技术人员都参与进来,以实战练兵,激发青年员工潜力。

当提到家人时,他言语间有许多内疚:“父母经常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去,我也想多回家看看陪陪家里人,太忙了……”,他感慨道:“他们知道我现在为之奋斗的事,他们会理解我的,忙工作就肯定会冷落了家人,这或许就是工程人的无奈,所幸现在的我,他们也为之而骄傲”。

橙色的光芒划破地平线,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高耸的塔吊又将开始一天的忙碌,“雄安速度”正在创造奇迹。把汗水挥洒于万家灯火之前,把青春耕耘在一片荒芜之上,房建人将以独特的浪漫继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