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巴蜀大地的交通版图上,一条承载着发展希望的钢铁动脉正逐步成型。3月26日,绵遂内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沱牌隧道进洞施工;4月21日高坡隧道顺利进洞;4月23日严家湾大桥下部结构完美收官……
中铁北京局承建的绵遂内铁路站前4标项目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境内,全长14.187千米,施工内容包括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项目团队在施工全过程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精准管控体系,从施工组织到质量监督,从安全管理到环境保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致力于打造“平安、精品、绿色、低碳”精品工程。
攻坚克难 突破建设瓶颈
项目建设初期,征地拆迁是首要难题。本标段沿线涉及2县1区、4个乡镇,征地面积高达506.63亩,其中先行红线用地78.74亩,临时用地申请427.89亩,需征拆房屋35户。面对复杂的征拆任务,项目团队成立专项协调小组,与当地政府建立紧密协作机制。征拆人员深入沿线村镇,逐家逐户走访,耐心宣传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与相关政策,认真倾听群众诉求,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截至目前,红线用地已交付72.74亩,临时用地完成批复340.44亩,红线内房屋已拆迁32户,为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隧道工程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全线7.615千米的隧道群施工难度极大,其中沱牌隧道作为低瓦斯隧道,全长2.015千米,下穿遂德高速公路80米(含桥梁),隧道内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膨胀性泥岩及石膏等不良地质情况频发。为攻克这一难题,项目部组建了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引入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化管理系统、瓦斯监测与防治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落实瓦斯检测制度,强化通风管理,打造专业瓦斯监测团队,配备瓦斯自动监测系统、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及防护设备,全方位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严守底线 铸就品质标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安全与质量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项目部构建了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安全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落实安全穿透式管理和安全生产“吹哨”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培训、质量教育及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与质量观念;项目部与当地医院签订了“应急救援医疗急救服务协议”,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在施工阶段,项目部开展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已完成施工阶段所有路基、桥梁、隧道工点的安全风险评估及专家评审工作,并现场月度动态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施工现场15个安全监测点实时监测,监控系统全天候无死角覆盖,管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全方位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开工以来,项目部有效推进现场质量管控,加强试验检测和钢构件验收,严禁未检先用。桥梁桩基、承台、墩身等工序均严格执行绵遂内公司标准化及公司施工要求,认真执行工序自控“三检”制度,工序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同时,运用先进检测设备与技术,对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及工程实体进行严格检测。以混凝土施工为例,从原材料质量把控到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强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测,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定可靠。
党建领航 凝聚发展合力
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度推动党建与施工生产融合发展。以“党旗领航 攻坚提速”为主题,围绕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核心工作,精心策划党员攻坚项目,将党建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积极打造“党建引领 +”工作模式,成立“党建+安全”“党建+质量”等专项工作小组,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形式与载体,筑牢党建工作根基。在各个工区策划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创岗建区”等活动。在沱牌隧道、郪江特大桥等全线控制性工程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推动重难点工作完成。项目部积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节日慰问、集体生日等关爱活动,定期组织项目人员健康体检,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凝聚起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项目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施工期间关注到沱牌镇第三小学旁鱼塘及部分乡村道路和拱桥存在安全隐患,项目部主动出击将鱼塘填平并改造为耕地,扩宽乡村道路与拱桥,让原本狭窄破损的道路变得宽敞平坦。这一举措不仅消除了可能危及师生与居民安全的隐患,为群众提供了更安全的出行环境,还切实增加了耕地面积,赢得群众的高度称赞,获政府表扬信1封、锦旗2面。
从征地拆迁的艰难破冰,到隧道施工的技术攻坚;从安全质量的严格把控,到党建引领的深度融合,绵遂内铁路站前4标项目全体建设者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毫不退缩,他们以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路披荆斩棘,向着项目建成通车的目标全速迈进。(作者:杨智博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