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从北京盾构工程协会传来喜讯,中铁北京工程局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城轨公司成都地铁10号线项目党支部书记卢姗青喜获全国首届“盾构工匠”荣誉称号。
据悉,全国首届《盾构工匠》评选活动是由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指导,北京盾构工程协会与工人日报社联合发起的评选活动,自2020年6月2日启动,历时5个月时间,通过企业推荐、协会初审,经过评审委员会审核评分与《工人日报》客户端线上公众投票综合评议,最终50人获得全国首届“盾构工匠”荣誉称号、15人获得入围奖。中铁北京工程局推荐的卢姗青以第19名排名入选全国首届“盾构工匠”。
卢姗青是中铁北京工程局首批操作美国罗宾斯盾构机的驾驶员之一,他单独操作和管理操作盾构施工里程达30公里以上,累计完成盾构施工产值约4.58亿元,为企业直接创利约1300万元,所参与的工程施工达到了安全零事故,合格率100% 。作为一名驾驭盾构“长龙”为城市文明进程开拓地下空间的“地下工作者”,卢姗青不畏困难、躬身力行,在成都地铁建设中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他参建的成都地铁9号线武(青南路站)-机(投桥站)右线区间全长2464米,区间下穿越成蒲铁路桥、西环铁路专用线和36栋老旧居民房等重难点风险源,地层土质高富水并伴有砂卵石颗粒。9号线是四川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武机区间又是成都地铁风险源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最长线路区间。
面对全断面高富水砂卵石地层掘进的困难环境,卢姗青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专家咨询会,对施工方案研讨比选,3次带领队员对盾构机开仓检查,改造优化刀盘,解决盾构刀盘维修难题,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保成本,推进项目施工速度。在他的带领下,成都地铁九号线机培区间右线施工顺利下穿并且创造了成都地铁单月334环的破记录佳绩,为中国中铁西南地铁的施工立下了赫赫战功。
作为一名盾构技术骨干,他乐学善思,勤学苦练,始终保持和盾构机一样的“钻”劲,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经过2年的梳理归纳,他总结出了一套《富水岩层土质盾构实践心得》的操作指南,解决了盾构在泥岩地层掘进结泥饼的难题,攻破盾构在泥岩地层掘进时管片上浮及破损的难关,突破了成都地铁单班掘进记录,积累了丰富的砂卵石地层带压换刀技术,也“钻”出了中铁北京工程局盾构施工操作的新水准。
在成都盾构分部,他是大家眼中的良师,也是益友。他带领成都盾构分部技术人员,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以“零”安全责任事故为准则,在各项任务推进中表现出了团结向上、步调一致、斗志昂扬的奋进精神,先后圆满完成了成都七号线、九号线两条地铁线盾构施工任务,超额完成了业主和上级公司下达的各项节点目标,在西南地铁市场上树起“中铁北京工程局盾构先锋军”的旗帜。在他的指导下,盾构分部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盾构机操作能手,为高标准建设成都地铁奠定了技术基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作为首届全国“盾构工匠”,卢姗青不负热爱、不忘初心,在地下开拓空间、一往无前,以敬业、精益、创新的“匠心”助力蓉城地铁建设,诠释着新时代“大国工匠”的精神。(作者:卞淼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