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年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杨京:敢拼敢闯敢创的机场建设“开路先锋”

杨京,33岁,现任中铁北京工程局机场分公司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经理,他是敢拼敢闯敢创的机场建设“开路先锋”,在他的带领下,走马湖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快速推进、诚信履约,先后荣获湖北省“工人先锋号”、中国中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等称号,个人获得2019年鄂州市最美一线职工、2020年火车头奖章称号。

以“拼”的干劲干好在建拓市场

鄂州新机场于2021年初正式命名为“鄂州花湖机场”。该机场是我国第一个获批建设的货运枢纽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杨京带领的管理团队扎根鄂州,以走马湖水系治理项目为起点,先后获得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工程飞行区场道工程、湖北昌能生态矿业有限公司黄山临空矿区施工总承包项目等工程,为进一步打开湖北及西南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在建的鄂州花湖机场场道二标段项目,项目经理杨京正带领项目技术攻关团队攻坚“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以在建保市场、拓市场的背后,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汗水与付出。杨京带领团队敢干敢拼敢闯,在狠抓生产进度管理的同时,注重加强技术、质量、现场文明施工各方统筹,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营造“全员重视安全 全员保障质量”的浓厚氛围。

在片区项目管理过程中,杨京将“协同高效、效益优先”的管理理念和“匠心品质、精心建造”的质量理念贯穿工程管理全过程,不断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和创效意识,奋力推动项目全年、全过程,成本管理及经济指标的落实。他带领团队攻克一道道难关,跨过一条条险隘,以成立科研小组、“创新工作室”及BIM团队为切入点,选树“青年岗位小能手”“优秀青年安质岗员”等先进人物,抓住工程施工节点和重点节日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榜样力量,鼓舞全员积极投身机场建设事业。

以“闯”的牛劲护航施工平稳推进

面对2020年的新冠疫情,杨京以“闯”的劲头不等不靠,第一时间与鄂州市地方政府和业主单位协商,办理返鄂州地区相关通行手续,带头递交“请战申请书”,在得到上级党委批复后,驱车800多公里与同行人员连夜奔赴一线。

在助力湖北打好防疫阻击战和复工复产攻坚战中,为确保实现鄂州民用机场“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使用”的根本目标,杨京认真落实湖北省政府及上级公司“一手抓疫情、一手抓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的总要求和复工复产要求,带领突击小组第一时间返回项目驻地,精准调度、精心组织,深度优化施工方案、持续加大生产资源投入,共计安排项目职工、劳务人员1000多人返岗施工。自3月18日复工以来,杨京安排项目“硬核”检测,让农民工安心复工,铆足“牛劲”打好复工复产攻坚战,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合理调度,两班倒全力推进,坚持昼夜施工不停歇,施工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夺回了疫情耽误的施工工期。项目复工后,创下单日土石方填筑量突破21万立方米的“中铁速度”。2021年春节,杨京带头“留鄂过年”,坚守岗位,以无言行动守护湖北微光闪耀,护航施工生产平稳推进。

以“创”的拼劲创效节支出效益

作为中国民航首批“四型机场”示范项目和住建部建筑信息化改革试点项目,鄂州花湖机场统筹推进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建设,全程推广BIM应用,首次在我国机场建设中全程深度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杨京注重机场项目科技创新、节支创效方面管理,带领管理团队积极按照“智慧机场”建设标准,采用数字化施工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综合应用了BIM5D、PMS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等共计11个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采用无人驾驶、无人测绘等技术,自动生成碾压、测量数据,现场人员利用手机端APP辅助操作、监控,减少人工误差。在排水板垫层施工方案优化中,杨京提出将砂垫层+盲沟+集水井的设计组合优化为级配碎石垫层+集水井,此举为项目共计节省5393.52万元。采用集水井智能控制抽水技术,通过水位感应器和时间控制器组装,节省电缆投入134.9万元,降低人力支出72万元,共节约成本191.9万元。在土石方回填过程中,优化采用36吨超重压路机,将土石方虚铺回填厚度增加到80cm,工作效率提升2.67倍,缩短工期2个月,切实为项目创效节支出效益。

杨京注重项目人才培养,一批机场建设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在项目成长成才,为企业储备了大量“民航”专业人才。他带领的青年团队依托“创新工作室”、“五小”、QC等平台,研发出一种《软土地基处理装置》和《一种直排式差异真空度预压地基处理结构》,均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鄂州花湖机场预计于2021年9月基本建成,预计2021年底或2022年初投入试运营。作为中铁北京工程局机场建设的“开路先锋”,杨京带领项目全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如期实现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供稿:机场分公司 编辑: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