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载风雨路,弹指一瞬间。对于这7年经历,高刘平深有感慨:“工程人的经历大多没有什么轰轰烈烈、豪言壮语,有的多是脚踏实地、默默无闻”。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大多数工程人的写照。他先后参建了郑阜铁路、连徐铁路、金甬铁路等项目,现任五公司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2标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每段路程都留下他奋斗的汗水。
初出茅庐崭头角
2016年8月,刚刚走出校园的他,怀揣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期望,来到郑阜铁路2标一分部。实习期间,恰逢郑阜铁路大干,他主要负责跨南兰高速(60+100+60)米连续梁及许鄢特大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面对直径2米、桩长71米的桩基,他迎难而上,对于一浇筑就是一天的大工程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累计灌注桩基约200根,确保所负责桩基无一根发生问题。面对工艺更为复杂的连续梁施工,他与工人形影不离,抱着图纸边学边干,认真研究施工中的每道工序,不断请教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2017年11月,他调任连徐铁路新沂制梁场,这次他没有了对他“耳提面命”的师傅,雏鹰也终于独自面对蓝天。面对跨度更大的跨G311国道(70+125+70)米连续梁,他没有退缩,认真研究,不懂就问,不论是总工、部长,还是作业工人,他都虚心请教。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智能化设备,他主动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他说“我都不会,还怎么指导别人、要求别人”。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了项目上为数不多会智能张拉的技术人员。面对主墩紧挨国道的路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无法进行放坡等难题时,他和技术团队多方探讨,最终确定采用最安全、最方便的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基坑防护,有效避免基坑塌方和路基下沉的风险。他不断研究新工艺新方法,多次参加QC课题研究小组,形成《桥面系防护墙外观质量控制》QC成果。无论面对多么繁重的现场工作,他总要抽出时间来研究方案、编制交底,因为他知道任何工作都是方案先行,只有写出真正好的施工方案才能更好指导施工。
勇攀研发新高峰
2019年12月,他调任金甬铁路5标二分部,先后主管一二工区技术管理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桥梁施工,金甬项目不光有桥梁,还有隧道、路基等难点工程。从以前的负责一点,变成了负责一段,他先后参与完成北后周特大桥、跨诸永高速特大桥、乌竹溪特大桥施工,以及4座连续梁、4处路基。面对新的施工工艺和管理要求,他认真研究新工艺,率先采用卸落块替代传统砂箱技术,节约了成本,做到了循环再利用,提高了施工功效;同时采用整体反力架进行40米现浇梁贝雷梁整体下放技术;针对跨诸永高速转体连续梁施工无法上路施工的问题,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移动式合龙吊架,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克无不彰显他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
他负责的跨怀鲁连接线(32+48+32)米连续梁作为金甬铁路5标段第一座合龙的连续梁,为金甬铁路5标段桥梁施工开了个好头。面对跨诸永高速72米转体连续梁这个巨大挑战,他认真查阅规范和相关资料,积极对接球铰厂家,从方案编制到现场施工全程把控,针对球铰安装、转体合龙等重点工序全程旁站指导。为保证球铰的高精度安装,他与厂家反复沟通,将钢筋预埋件建议更换为预埋槽钢,根据安装位置精准预埋,增加了球铰安装的稳定性,提高了球铰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使安装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上跨高速公路施工影响往来车辆视距,若按传统挂篮进行合龙净空无法满足安全行车等问题,他与技术团队深入研讨,综合多方意见,设计出一种上跨高速公路的移动式轻型合龙吊架,解决了上跨施工对高速公路视距和净空不足的问题,降低了施工风险,同时加快了施工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施工总结形成工法1项,申报专利1项,上报科研课题1项。
全力迎接新挑战
自2022年11月调入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2标项目以来,面对市域铁路的新机遇、新挑战,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方案先行的思想,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认真编辑施工组织方案,指导项目实施,先后完成Ⅰ级施组1个,Ⅱ级施组1个,B级方案1个,C级方案4个。面对新项目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本着“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才”的宗旨,他坚持传授技艺、传授经验与思想教育并重的原则,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对新员工进行定期目标化培养,使其尽快成长为技术熟练、作风过硬的岗位能手。同时利用闲暇时间,他坚持提升自己,不断学习,充实知识储备,时刻准备迎接新挑战、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