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轨枕厂正式投入使用


3月28日,随着首根智能制造的轨枕下线,由集团公司承建的成达万高铁智能化双块式轨枕厂在四川省营山县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国内高铁行业数智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的轨枕厂,标志着成达万高铁正式进入轨道工程准备阶段。

成达万轨枕厂位于四川省营山县,承担成达万高铁全线128万根轨枕的生产任务。双块式无砟轨枕是高速铁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轨枕,是高铁动车组平稳运行的垫脚石,由底座板、轨道板、轨枕块构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轨枕的模具精度要求必须控制在0.25毫米以内,轨枕误差在1毫米以内,其制作的精度决定了动车组运行的平稳性。一块轨枕的生产要经过桁架箍筋加工、清模、套管及螺旋筋安装、检测、码垛等14道工序。传统的双块轨枕生产需要25人参与作业,一天的劳动生产量约1000块,而智能化双块轨枕厂生产仅需要6名工人参与操作,一天能够生产1800块,生产效率能够提高80%。

成达万轨枕厂有智能机器人17台,实现轨枕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操作,无需人工干预,展现出一幅“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智能流水生产画卷。生产车间内,智能机械臂进行箍筋、桁架筋、混凝土入模等轨枕生产作业工序。在打磨工位,智能六轴机械臂携带打磨头精准打磨模具内腔;脱模剂喷涂工位,通过传感器感应内腔位置,采用180度旋转喷涂;预埋套管安装工位,通过智能识别模具定位柱,机械臂自动上料、精准安装;钢筋箍扎作业处,两台智能机器人正互相配合,行云流水般完成弯制、焊接;桁架安装处,通过三轴移栽机移送至8个轨枕内腔进行自动安装;混凝土布料工位,使用多功能布料口进行精准布料,布料精度达到95%以上;自动出入窖及蒸养工位,通过智能温控系统,达到智能蒸养条件;脱模工位经过180度翻转振动脱模;轨枕自动检测处,通过3D扫描自动识别裂纹、外观尺寸;注油扣盖工位,机器人通过3D相机扫描计算注油孔位置,进行精确注油扣盖;码垛工位通过称重传感系统水平四层放置。

成达万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西起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站,途经四川省资阳市、遂宁市、南充市、达州市及重庆市开州区、万州区,接入既有郑渝高铁万州北站。成达万轨枕厂的正式投入使用将直接推动成达万高速铁路早日建成通车,让时速350公里的钢铁大动脉在引领现代化川渝建设过程中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落地实施,为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杨亚录 朱琼  编辑:史佯平)